第13届“游于艺”研究生学术系列活动于2023年4月19日至28日,由25位硕博研究生进行五场学术分享活动,分别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C楼会议室举行。本次“游于艺”采取主题分享的形式进行,根据主题类别,分为“书法篆刻”“画论美学”“文学与宗教”“古代绘画”和“批评传播”五个专场。
4月19日晚,首场“书法篆刻”专场在美院中会议室举行,主讲人是20级博士研究生薛芮和20级硕士研究生刘瑶等人,他们分别汇报并分享了自己在读研期间的学术成果。本次学术报告薛芮就《文征明各版本〈千字文〉考论》展开报告,以长洲文氏家族书法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梳理文氏家族的家世渊源及家学传承,以及不同时期家族成员们的交游与书法面貌、家族刻帖与题跋。而刘瑶就《骎骎入古 重视印学:方介堪在上海美专的篆刻教学》展开论述,朱梦茹就《袁桷书法审美观念管窥——以其题跋为基本史料之研究》进行介绍。田佳君就《战国早期铭文美化现象》展开论述。董桂菲就《莫友芝的书法鉴藏圈》展开,对晚清西南硕儒莫友芝的鉴藏交游进行介绍。刘文清就《书断与续书断品评观比较研究》展开介绍。
第二场“画论美学”专场于4月21日晚,在美术学院二楼大会议室举办,本次讲座主讲人是20级博士研究生贺超及21级硕士研究生孟清心等。贺超汇报主题为《“以书取士,启于乾隆之世”吗?》。贺超从清代科举考试相关文献与殿试卷原卷相结合分析论证,试图客观的还原清代科举考试对书法真实的重视程度,订正世人对清代科举考试“以书取士,启于乾隆之世”的错误认识。孟清心的发言主题为《从李衎的<竹谱>中鉴赏<沐雨竹图>轴》。李衎与赵孟頫、高克恭并称为元初画竹三大家,墨竹初师金代王曼庆,后学北宋文同;双钩设色竹师法五代南唐李颇。他尤善画枯木竹石,善画墨竹,双钩竹尤佳,画竹技法堪称一绝。从
他写的《竹谱》中了解他画竹的笔法,结合他所画的《沐雨竹图》进行对比分析。其余的研究生们也就各自的论题展开了论述,引发了台下不少听众的共鸣。
第三场“文学与宗教”专场于4月24日在美院大会议室举行,主讲人是20级硕士研究生石绍芬等,他们分别汇报了自己在读研期间的学术成果。石绍芬就《豳风·七月》经典图像生成与主题流变展开论述,探讨《豳风》 母题生成过程,对《豳风图》在明清的图式的传播衍变过程和语境的重构作出讨论。其余的演讲者也都分享了各自在学习历程中的宝贵经验,给予台下听众以启迪、感悟和思考。
4月26日,在第四场“古代绘画”专场中,18级博士研究生石井麻贵和20级硕士研究生蔡嘉苗等进行了专题分享。石井麻贵的论题围绕明代画家徐渭和日本江户时代的画家表屋宗达展开,讲座主要围绕作品特点的相似和差异性来探讨研究。蔡嘉苗则分享了她的学术成果——《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睡隐图》。中国隐逸题材绘画作为隐逸文化的艺术载体,在历代隐逸观念的演变下呈现出丰富的视觉表现形式。睡隐思想的产生,为文艺创作提供灵感,睡隐图作为一种特殊的美术史现象,显示出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4月28日,游于艺讲座最后一场“批评与传播”专题活动在中会议室进行,20级西方艺术史博士周永丰从“埃尔金大理石”事件展开精彩论述。20级美术批评硕士杨典昫就宋冬“艺术即生活”观念展开,对宋冬在装置、行为、影像方面的艺术创作进行了介绍。
“游于艺”活动于2011年由研究生会首次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12届。本次“游于艺”活动共举办了五场专题的学术交流,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交流的积极性,营造了一个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做好学术交流、人文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撑。